(二)集中精力调结构、增动能,多点发力强产业
打造高能级文旅。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大焦电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旅项目建设力度,梯次推进老丁沟、碾盘沟等民宿开发,全力服务龙福五星级酒店、焦作市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等一批城区地标性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新安路主题商业街项目,持续打造“解放小剧场”和高塔实景演出解放文旅名片,努力构建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文旅产业新格局。
壮大数字产业。以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目标,实施“数字强链”行动,围绕云计算、卫星遥感、物联网等领域,进一步扩大地理信息、新经济产业园区产业集聚优势。发挥华为新基建、八戒网等平台企业优势,大力推进“5g 工业”深度融合,持续开展企业“上云”服务,加快“数智赋能”步伐。提前布局新兴数字产业,加快与上海能辉、北京华来电等企业合作,共建共享储能、城市能源互联网、数字化能源生态等项目,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
丰富服务业态。加快推进新都汇、金地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实施百货大楼、新亚商厦等旧商圈提档升级,进一步改善王府井百货、万达广场等新商圈业态,创新商贸业服务理念和模式。同时,支持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小店经济、便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大力发掘新零售、宅经济等新兴商贸热点,积极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继续实施“引金入区”战略,以银河商务中心等楼宇为重点,围绕人民路、民主路等重点路段,广泛引进基金、信托、保险等金融业态,形成产业集聚。
加快都市科技工业发展。围绕全市“356”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创新企业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服务三泰环保再生胶产业研究院建设,助推铁路电缆厂打造省级中试基地。编制都市工业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科学谋划都市工业发展路径,利用外迁企业腾退地块以及闲置工业用地,谋划都市工业产业园,打造产业转型创新高地。
做优园区经济。继续发挥园区的项目引建、产业转型主阵地作用,引导优质企业、重点产业集中入园,实现规模、质量、效益提升,全年力争新增园区“上规上限”项目10个以上,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健全科技人才奖励机制,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努力形成“一园一品”。
(三)集中精力强服务、优环境,要素保障增活力
强化环境保障。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持续开展“四减一优”行动,持续抓好“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和审批事项免证可办5件事,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和特殊环节,95%以上涉企事项全程网办。全面落实营商环境“1 7”系统改革方案,重点推进行政审批系统性重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产权保护、信用解放建设等工作,以“改革创新年”为主题,打造一批差异化、有特色的创新领跑事项。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扎实开展“政策落实攻坚”、“企业成长助力”等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强化科技保障。坚持需求导向、产业导向、未来导向,发挥河南数字产业创新研究院、河南焦作应急科学研究院辐射引领作用。全力推动豫西北(焦作)综合应急救援基地、中国科学院人才研究院等项目建设,加快科研院所集聚,服务企业科研成果转化。大力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年争取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立项3个,创建省级众创空间2家,市级以上科创平台5个。
强化人才保障。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打通“引才绿色通道”,完善“人才综合服务窗口”,强化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参加“海创会”、省招才引智大会等活动,全年力争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个以上。落实“揭榜挂帅”、首席专家负责制等机制,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四)集中精力强基础、提品质,智慧赋能兴城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路网结构,实施正阳路改扩建工程,打通孟州北路,完成北河线、青马线农村道路建设,让群众出行更加方便。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高标准做好16个老旧小区改造。继续实施老旧燃气管道更新改造项目,解决好水、电、气、暖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切实提升城市宜居度。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生态修复治理,加快推进普济河道整治绿化和生态修复工程。开展农村背街小巷硬化、污水管网改造,继续创建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实现“一眼净一眼美”的治理目标。
实施智慧赋能。构建数字社区,加快楼院智能化改造,全面建成智慧楼院(社区)综合管理应用系统平台,智慧公共安全中心、管理中心、服务中心,提升现代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数字治理,全面推广智慧停车场、智慧消防、智慧井盖等系统,提升预警能力,丰富交通出行、设施管养、安全监测、社区服务等智慧应用场景。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深化“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提升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全力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开辟基层民主协商新路径,打造“社区居民会客厅”,强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居民的互动融合,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拓宽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开展社区服务提质增效行动,以“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为主题,抓好线上服务、即时响应、接诉即办工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全面抓实“全科网格”建设,加强党组织引领,努力构建区域统筹、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力争实现网格全覆盖、服务零距离、管理无盲点、资源共分享,实现社区服务更加精细化、精准化。结合城乡基层治理“六大行动”、“五星”支部创建等活动要求,组织开展“五星”社区创建,打造幸福宜居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