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挥区属国企在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功能塑造等方面作用,支持国有企业依法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厂房园区等领域建设、运营。积极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着力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一视同仁,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细化落实培育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政策措施,落实分型分类培育和精准帮扶,推动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

  八、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稳步推进集团化办学,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普惠发展。优化教育资源供给,巩固提升学前教育“5080”攻坚行动成果,推进埔前中学、中田小学、中山路幼儿园等8所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力争全年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3000个以上、公办学前教育学位2000个以上。全面深化“双减”工作,实施“百里挑一”教育示范工程,打造“减负提质”示范校10所以上、优质示范课堂200个以上。大力实施“千百十”新强师工程,力争打造名校长工作室5个以上、名班主任工作室10个以上、名教师工作室15个以上。

  (二)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区)工程试点示范县(区),充分发挥院士专家驿站、国家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作用,持续深化“湾区总部 源城基地”等产业合作模式,加快打造“双区”科技成果转化地。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树标提质行动计划,力争新增“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

  (三)突出人才引领驱动。扎实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区建设,依托“雁归源”服务中心、人才驿站等阵地,积极推行“柔性引人”机制,办好人才集中月等引才活动。健全领导班子联系服务专家人才等制度,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九、坚持推进绿美源城建设,彰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优势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让源城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一)提升生态质量水平。以“四横一纵”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为重点,加快推进绿美源城生态建设“六大行动”。高水平规划城区滨江碧道,抓好新丰江双下湿地公园、七寨湖绿道建设,打造新丰江、东江“两江”滨水景观带,见缝插“绿”建设一批“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扩充城区绿色版图。实施“美丽廊道”专项行动,以埔前“东”“西”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为轴,有序推进沿途乡村民房风貌微改造和沿线道路绿化、洁化、美化。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一树、两园、三廊、四旁”建设,打造长堤路古树保护示范街,建设绿美古树乡村1个以上,助力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二)推进环境综合治理。高标准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持续落实“管车、降尘、治污、禁烧、控放”五大措施,确保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东江、新丰江河流断面监测和上下游联防联治,统筹推进东埔河、金竹沥河、三王坝河、大简河“四水同治”,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深化固废、危废、医废无害化处置,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0%以上。

  (三)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应用和电能替代,充分发挥河源电厂热能优势,引导工业企业实施节能、低碳、绿色化改造。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等创建活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助力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有序推进一批碳汇项目开发、建设、交易,加快培育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林业龙头企业等林业经营主体,推进樱花谷、“香车美人”茶园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森林旅游等新业态,推动绿色经济提质增效。

  十、坚持办好便民惠民实事,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幸福画卷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老百姓的生活步步高、喜洋洋。

  (一)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三项工程”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坚持“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办好“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力争全年新增就业3500人以上。加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等创新就业平台运营管理,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自主就业,打造技能就业、兼职就业、副业创业等多种形式就业创业新格局。

  (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抓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事业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区图书馆完成国家一级馆评估定级工作,支持大同客家文创园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高埔岗文化产业园创建市级文化产业园区,积极开展公共文化艺术普及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健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保护性修缮广东抗日先锋队泥金乡队部旧址等革命遗址,抓好太平古街等历史街区整体保护开发,推动客家童谣、竹器编织入选市级非遗项目,讲好源城故事。完善足球公园等体育设施,办好区第四届运动会,加快建设体育强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728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