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衔接。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16278名脱贫帮扶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与饮水安全持续巩固。积极推进脱贫及监测人口小额信贷,在贷1513户、5108万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较上年提升12位。全面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四大行动”,村集体经济超50万元村73个,占比54.1%,其中超100万元村28个。
(三)坚持提品质,城市面貌焕发新光彩
基础更完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19个老旧小区改造和3395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滁州市住房保障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明召开。明酒大道南侧安置房项目开工建设。改造雨污管网13公里,新增停车泊位3197个。新建2个体育公园、3个口袋公园和4公里绿道,完成韩山公园、南湖公园北区改造提升,新增绿地15.24万平方米,市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服务更温暖。实施年度创城重点项目131个,常态化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组织“万人文明劝导”“联户共建”等志愿服务活动9000余场,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数量滁州第一,“老墙根”宣讲入选全国文明实践精品项目交流,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绩稳居全省前列。强化物业管理,建立“明物优”微信投诉平台,锦江华府入选省“皖美红色物业”小区。城市生命线安全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城市安全韧性有效提升。完成14个文明菜市改造,建成13个“15分钟阅读圈—明光书房”,新增安心托幼托位400个、老年学校31所,建设提升30个养老服务站、17个社工(未保)站,城市智慧社区实现全覆盖。
活力更充沛。广泛开展“徽动消费 乐享明城”活动,发放各类消费券570万元,拉动消费3000余万元。多措并举引导夜间消费,释放夜间经济活力,成功举办“剋街·一嘉亲”杯篮球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安徽日报等媒体竞相报道。积极探索“电商 农产品”模式,全年电商交易额49.89亿元,同比增长12.3%。创成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市、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试点市,均为滁州唯一。全力推进质量强市创建,获批国家、行业和省地方标准10项,九纲机电获“皖美品牌”称号。
(四)坚持激活力,创新赋能提升高配速
纵深推改革。先后获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省创新型城市建设、省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11项国省字号试点,创成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省级示范市。《宅基地流转管理暂行办法》《闲置农房流转交易细则》入选《全国宅改试点政策文件汇编》,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柳巷镇二轮土地到期延包全国试点工作,“银针进村”做法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被省委改革办作为典型案例上报中央改革办。
赋能抓创新。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1家,122家企业入选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库。推动浩淼安防与滁州学院共建省重点学科实验室,填补我市空白。新增2家省院士工作站,创成省级企业研发中心4家、省级众创空间1个,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滁州第一。都铂新材料获批科技部外国专家项目,滁州县市区唯一。产学研合作、产教融合提档升级,滁州学院成果转化明光分中心、安徽科技学院技术转移明光分中心落地揭牌。建成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全年新增发明专利99件,我市科技创新指数跻身全省前十,创成全国科普示范市。
持续优环境。全力打造“亭满意·一嘉亲”营商环境品牌,营商环境工作连续两个季度在滁州作典型发言。全年助企解决用工4446人、融资39.93亿元,兑现惠企政策7.72亿元。畅通本土企业供需对接,促成对接成果61项、5.26亿元。全面推行“深度服务清单”,为金比例智能装备等85家企业帮办代办前期手续245件。设立企业诉求“第二通道”,收集办结企业诉求623件。务实推进“局长走流程”,经验做法被省委《安徽信息·情况专报》采用,获滁州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构建大交通。明巢高速建成通车;合新高铁及明光西站站房、通用机场、g104明光段改扩建、宁洛高速“四改八”、司巷互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泊岗淮河公路大桥、津里港、明盱高速、淮扬高速、g345、机场支路、铁路货场等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快速推进。明光市冷链物流及配套设施一期项目、绿色涂料产业园智慧物流园建成投用;依托6个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探索打造农村“三级物流网点”,全市物流设施网络更加健全。
全域兴旅游。大力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攻坚年行动,完成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建成环跃龙湖旅游道路,风景道节点项目扩面提质,黄寨草原·静港营地获评3a级景区、滁州职工疗休养基地、长三角精品体育旅游目的地。女山地质公园完成资产和经营权收回,女山湖“湖上花海”火爆出圈。53度明绿液获全国旅游商品大赛入围奖,女山湖古镇、三界镇梅郢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八岭人家、八角楼分别入选皖东民宿、皖东农家乐,创成滁州市级乡村旅游“双微”提升示范点5个。成功举办“静港营地第二届乡村音乐节”等旅游节庆活动16场次,吸引游客16万人次,带动消费2000余万元。
(五)坚持惠民生,民生事业再结好成果
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年度“十件为民实事”基本完成,暖民心行动成效明显、满意度居滁州前列。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发放各类救助金1.67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9.3万人次,乡镇街道互助社联合会、村社区互助社实现全覆盖。把稳就业基本盘,新增就业1.3万人。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新建、改造配水管网73.5公里,林东自来水厂投入运行,沁民水厂改扩建等工程加快建设,“引淮济明”工程前期工作快速推进。
生态质量稳步提升。强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重拳整治65家凹凸棒非法加工点,先锋矿石粉厂突出环境问题完成销号,凹凸棒行业无序发展问题整治成效明显,被省作为整改正面典型案例报生态环境部。持续开展“战臭氧保优良”“管固废保安全”“守断面保碧水”专项行动,秸秆禁烧保持“零火点”,空气质量稳居滁州前列;新增造林6451亩,完成2处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全市危废规范化处置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创成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市;编制池河、南沙河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加快推进七里湖eod项目,完成九道湾公园水环境综合治理,5个国控断面、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河(湖)长制工作考核蝉联滁州“六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