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以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为动脉,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方位、全链条推进质量强省、知识产权强省、品牌强省、标准强省建设,扎实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培育“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个万亿级先进产业群,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光伏、智能电气等15个千亿级特色产业群,第三代半导体、基因工程、前沿新材料等一批具有技术领先性和国际竞争力的百亿级新星产业群,前瞻谋划布局引领发展的未来产业,基本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加强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人工智能、网络通信、工业互联网、高端软件、集成电路、智能计算、区块链等战略性产业,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促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步伐,推动传统产业、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贸易中心、科创高地、航运服务中心和新兴金融中心,培育壮大商务服务、人力资源、创意设计、节能环保、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打响“浙江服务”品牌。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坚持适度超前,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和功能,率先完成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强港和高水平交通强省。
(二)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支持省属高校“双一流”建设,支持浙江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西湖大学等新型高校打造小而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深化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围绕构建“315”科技创新体系,支持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之江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实验室的重要支撑,引导西湖、甬江、瓯江、东海等省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行业链主型企业、高校院所牵头组建省技术创新中心、省制造业创新中心,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坚持人才引领驱动,深入实施“鲲鹏行动”等重点人才计划,完善“引育用留”人才工作全链条机制,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
(三)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建设数字浙江、打造数字变革高地。发展数字政务,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破除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堵点和壁垒,优化业务流程,创新协同方式,进一步提升政府履职效率和数字化服务水平。打造数字文化,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建设数字社会,积极开发各类供需匹配的重大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数字生活智能化。建设一流数字基础设施,加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和大型数据中心建设,打造长三角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加快建设“双千兆”宽带城市。完善数字治理体系,开展国家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基础制度,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创新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四)着力扩投资促消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强韧、民生改善等需要,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益,以高质量投资支撑高质量发展。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消费支持政策,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实物消费结构升级和服务消费加快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全方位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纵深推进义甬舟、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和各类开发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等新业态,加快建设贸易强省;坚持招大引强,进一步加大重大制造业外资项目招引力度,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
(五)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健全具有浙江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全面优化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造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擦亮民营经济“金名片”。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新时代浙商精神,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现代化民营经济人士队伍,鼓励广大企业家坚守实业、潜心创新、追求卓越,打造更多基业常青的“百年老店”。
(六)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大力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加强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大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深化农机研制推广一体化试点,全面提升农业设施装备化水平。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坚持强村与富民、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改善人居环境与优化公共服务并重,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牢牢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让广大农民分享更多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