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外贸外资促稳提质,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安全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坚持政治引领、担当作为不动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不动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不动摇,坚持解放思想、创新进取不动摇,坚持底线思维、安全发展不动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确保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三、2023年重点工作

  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市政府将立足稳增长、防风险、保稳定、惠民生,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经济稳定增长,着力巩固良好发展态势。抢抓机遇、用好政策,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一是扩大有效投资。围绕“三个十大”行动,精准谋划实施项目,着力推进“四个一批”,争取“四类”省级重点项目个数、专项债券获批额度继续位居全省前列。持续推进“七网”建设,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水利工程设施分别完成投资180亿元、20亿元、30亿元以上。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新签约过亿元项目300个以上,其中过10亿元项目30个以上。二是力促消费升级。积极开展多形式多系列促销展销活动,支持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最大限度释放消费潜能。加强消费载体建设,完善曹州老城、各福里商业步行街、郜城水街等街区业态;实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升改造工程,丰富城区商业布局。持续擦亮“菏泽电商”名片,谋划打造曹县电商产业示范区,充分利用电商推动消费模式迭代升级。三是强化政策供给。深入落实国务院和省稳经济政策,积极为企业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精准落实稳就业保基本民生的税费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支农支小作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二)聚焦深化动能转换,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一是推进重点产业突破。聚焦产业生态“建圈”“强链”,支持各县区重点打造2—3个特色产业,推进“231”特色产业体系裂变升级。继续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首选核心产业,加快壮大政府引导基金,着力培育20个领航企业和20个重点项目,力争营业收入增长20%左右;放大现代医药港“头雁效应”,加快推动生物药、高端医疗器械项目和持有人总部建设,力争新引进过亿元项目10个以上。坚持把高端化工产业作为支柱财源,持续推进9个省级化工园区规范化建设,加快建设东明石化30万吨/年upc科技试验、烯烃新材料、巨丰氢能源循环产业园、尚舜化工不溶性硫磺等项目,推动高端化工产业扩能提质。加快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培育省知名农产品品牌3个以上。加快机电设备制造智能化、高端化发展,依托精进电动、龙蟠科技、康沃发动机、英博尔电气等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动力电池材料等新兴产业。依托济铁菏泽物流园、菏泽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曹县广源陆港国际物流园等,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支持各县区至少打造1处功能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强的规范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二是全力打造企业梯队。促进骨干企业做优主业、做强实力,新增营业收入过10亿元企业5家。实施高成长企业倍增计划,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国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5家。精心培育“种子”“幼苗”“准四上”企业,新增“四上”企业1000家以上。支持天骄生物科技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三是加快智改数转赋能。深入实施“技改提级”行动计划,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技改要素供需对接县区全覆盖;推动26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深入实施“云行齐鲁工赋山东”行动,加快5g、千兆光网等建设应用,搭建一批双千兆网络应用场景。完成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性二级节点建设并投入运营,入驻企业500家以上。

  (三)聚焦黄河国家战略,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抢抓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机遇,加快构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实施科技攻关专项行动,完成重要科技成果登记100项以上。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争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00家以上、入选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企业500家以上。持续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建设一批区域创新龙头、重大创新载体和重要科研阵地,培植院士合作协同创新中心3个。组织开展“名校合作直通车”“知名专家进企业”“一企一博士”等活动,集聚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实用型技术人才。在合成生物、新型材料、生态环保等领域,支持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二是大力推进绿色行动。持续抓好“两高”项目管理,严控沿黄重点县区新上“三高”项目,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和“散乱污”企业。系统推广节能降碳技术、清洁生产装备,新增省级绿色工厂4个。加快清洁能源“一基地两示范”建设以及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460万千瓦以上。统筹推进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新增绿色建筑800万平方米以上。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多措并举推动煤炭塌陷地治理。三是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力争空气质量稳定退出全国168个城市的后20位。强化河流上下游协同治理,深入推进入河湖排污口整治,突出氟化物等污染物治理,推动重点河湖水质持续改善;加快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完成“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和95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国家、省控制要求。持续抓好土壤污染防治,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效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394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