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聚焦信息化,着力在科技赋能上求突破

  夯实信息化发展基础。坚持规划引领,全面推行数字化改革,构建开放、开源的信息化支撑体系。筑牢网络支撑,建设城乡一体化自主可控传输网络,推进城区、园区等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新建5g基站50个。织密防控体系,实施重点区域视频监控补盲工程,新建视频监控900路以上,构建“高分卫星 视频监控 无人机”空地一体防控模式。完善物联感知体系,绘制城乡综合普查数据“一张图”,增强城市韧性。

  提升网格化治理水平。创新改革应用,全力推进网格化治理,实施“数字蒙城”智慧城市能力提升项目。实行“一网统管”,推动数字城管、智能交通系统迭代升级,推进交通治超、智慧消防等项目实施。推动“乡村数管”,打造“五长共治”协同高效集成案例,形成标准、走在前列。深化“一网通办”,创新“社会治理 政务服务”新模式,推进综合指挥中心、智慧政务体验中心联动改造,不断提升惠企惠民服务水平。

  倍增数字化赋能成效。坚持项目互动,深入推动产业化融合,积极对接省级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用好数字技术,打造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强县,创建农业科技园区、数字化车间、绿色工厂各1家,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做优平台服务,对接企业“研产供销服”五大需求,推动一企一码精准服务,助力企业信息数字化。探索数字赋农,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加快畜牧养殖、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安全溯源等领域智能化应用,培育智慧农业企业2家。

  (五)聚焦有效投资,着力在聚势增能上求突破

  抢抓机遇谋项目。围绕补短板、增后劲、强动能,聚焦 “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适度超前布局,不断提高谋划项目精准度。充实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谋划储备项目400个,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用足用活各级政策,争取中央资金2亿元以上。做好专项债券项目申报,争取专项债资金20亿元以上。坚持“培育重点、提升绩效,惠及群众、兼顾集体”理念,精准扶持产业类项目和重点企业,提升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全力以赴抓项目。深化“四督四保”、领导包保、集中开工等项目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重大项目集中攻坚活动。创新项目保障机制,建立服务项目“星期六会商”制度,用最快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取最优的资源要素。开工建设齐山路安置小区等60个政府投资项目、金海新能源等35个社会投资项目,加快建设第二人民医院新区等74个项目,建成上元循环经济产业园等45个项目。全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70个以上,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

  持之以恒优环境。统筹做好财税金融、国资国企、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等改革发展。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指标提升专项行动,打造“多链协同”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实行顶格服务企业制度,建立企业定期座谈机制,强化资金、用地等要素对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扩大“免申即享”覆盖面。全年新增民营企业2000家、个体工商户6000家。

  (六)聚焦现代服务业,着力在锻长补短上求突破

  提升商贸消费能力。大力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优化现代物流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涡河蒙城港区物流园、绿色农产品物流供应平台建设。谋划综合商贸物流园项目,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基础设施,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开展消费中心培育行动,加快时代广场、鲲鹏广场特色商业街建设。实施大型商贸企业引育行动,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5家。拓展消费新业态,发展夜间经济,打造“皖美好味道·蒙城名小吃”品牌,推广“蒙城好物”等特色品牌。升级“快递进村”服务。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和工业企业开展网销,培育省级农村电商重点企业2个、电商经营主体100家以上,交易额超30亿元。

  加快文化旅游发展。铸造庄子文化品牌,深入开展庄子文化周系列活动,扩大庄学研究成果应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城市阅读空间,创建国家一级图书馆,推动城区“15分钟健身圈、阅读圈”提档升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茨淮新河纪念馆前期工作。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用好用活农民文化礼堂。实施文旅融合提升工程,推进科技馆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创新开展文化旅游消费季,办好各类节庆活动。加大乡村旅游业态培育,创建休闲旅游示范点2家,优化研学游路线2条。

  提高金融服务质效。完善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深化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畅通融资渠道。新增贷款50亿元以上。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支持金融机构优化网点布局。落实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专项行动,精准辅导企业上市,新增上市挂牌企业8家,强化新三板后备企业培育。加强地方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七)聚焦生态文明,着力在绿色低碳上求突破

  构建环境治理体系。持续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和市交办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评估。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系统推进城乡黑臭水体治理。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完善环境监管责任体系。

  推动生态保护修复。深入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行动。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因地制宜开展水体内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全面推进涡河、茨淮新河等4大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涡河水体治理及水生态建设等一批生态重点工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膜回收行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7.5%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232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