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宣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宣城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受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等部分指标未达预期,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体量不大、结构不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桥头堡作用发挥还不够,比较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中心城市能级不高,县域经济发展还不平衡;经济开放布局、内通外联水平还不高;科技创新支撑力不够;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生态环保、物业管理等社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少数干部的理念、能力、作风和精神状态与“追赶江浙、争先江淮”要求还不相适应。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锚定“追赶江浙、争先江淮”,聚焦“七个强市”奋斗目标,扎实做好“九篇文章”,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力探索宣城实践。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在实际工作中奋力争取更好结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进出口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6%;新增各类人才4.2万人;粮食产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战略引领,加快打造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全力融入都市圈发展。强化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桥头堡和排头兵作用,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积极参与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抢抓沪苏湖高铁开通、宣城进入上海“1小时轨道通勤圈”的机遇,充分承接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和功能疏解。深化共建南京都市圈,加快建设宁淮宣生态经济带、苏皖(宣州·高淳)合作产业园,提速推进同城化。加强与杭州都市圈城市联动发展,推动广德、宁国、绩溪与长兴、安吉、临安等毗邻区域协同共建。积极融入合肥都市圈产业链创新链,加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
全力推进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将招大引强作为长合区首要任务,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确保“一区三片”签约落户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0个。设立长三角(宣城)产投公司和产业基金。健全完善“一地六县”联席会议等合作机制,推进广德未来科创城、苏皖合作示范区(社渚—梅渚先导区)产业示范园等合作载体建设。高质量建设东部新区,启动金融中心一期、软件和信息服务园一期建设,更好链接沪苏浙高端服务业资源。
全力打造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力争开工建设宁宣高铁,确保宣绩高铁开通运营,实现“县县通高铁”。加快推进长高、泾青、宁旌等7个高速公路续建项目建设,确保宣泾高速一期建成通车、宣广高速具备“八车道”通行条件。加快推进宁泾、绩旌高速前期工作,力争杭合高速一期开工建设。实施10个国省道续建项目、开工4个国省道改建项目。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宣城国际陆港省级示范工程创建,加密海铁联运班列,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完善巷口桥物流基地配套设施,加快定埠港二期等项目建设,推进水阳江航道前期工作。协同推进芜宣机场改扩建工程。依托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建设智慧物流产业基地和绿色农产品供应链中心,打造长三角供应链服务重要枢纽。
全力建好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加快广德先行区建设,编制先行区规划及康养产业规划,推进笄山温泉休闲度假区、甘溪康养示范村、和合生态园等重点区块建设,力争建成一批引领性项目。充分发挥生态、人文等优势,推动医养、康养融合发展,推进康养村(社区)建设,打造长三角康养宣城品牌。
全力打造长三角绿色能源保障基地。加快建设宁国抽水蓄能电站,力争绩溪家朋、宁国龙潭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争取广德、泾县抽水蓄能电站调整为重点实施项目。大力发展光伏等清洁能源,持续推进宣州、广德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
(二)突出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2 3 4”产业体系
加速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聚力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千亿产业”集群,力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分别达750亿元、850亿元,两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比达30%左右。依托华晟新能源等重点企业,聚焦异质结、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等前沿光伏技术,加大产业基金等投资支持力度,加快形成技术、规模领先优势,建设中国异质结光伏之都。支持固德威、宏润、仕净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打造先进光伏技术全产业链,争创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中鼎、保隆、永茂泰、立讯精密等重点企业,加强核心关键零部件、轻量化高端产品、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等生产研发,着力打造长三角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高端轻量化产业基地和先进汽车电子制造基地,形成“零部件—核心件—总成件”产业生态。加快传统燃油汽车零部件企业有序转型,推动与整车企业供应链对接合作。积极发展汽车配件流通、二手车检测交易等后市场服务,推进上汽检广德基地二期项目,建设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