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之区加速崛起,圆满完成宝坻站、宝坻南站及配套广场建设和高铁沿线清整保障任务,京唐、京滨城际铁路于12月30日开通运营,宝坻正式迈入“高铁时代”,枢纽之区建设进入快车道。科创之区蓄势蝶变,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被纳入滨海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容区,成为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九园新一代动力电池主题园区获评市级特色主题园区并成功获批国家级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成为我市近五年来唯一获批特色产业基地;三项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津宝乐器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现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零突破”,国安盟固利新...
制定全区协同发展绩效评价办法,举办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智能科技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开展重点项目“线上 线下”集中签约系列活动,新增北京投资企业机构203家,落地中国联通京津冀数字科技产业园、航天九院激光导航等实体项目23个,总投资142亿元。重点领域合作走深走实。深化落实通武廊91项合作协议,通武廊医疗卫生协调联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投入运行,全区49家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联网直接结算,40所学校与通州和廊坊开展教育共同体、联盟校等常态化交流合作,6所养老机构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养老试点。...
制定实施6方面134项具体措施和任务清单,狠抓经济运行、财税建设、重大项目“三个条线”调度。稳企政策落实到位,办理小微企业和其他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15.7亿元,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屋租金6700余万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700余万元。保通保畅成效明显,审核发放绿色通行证2200余张,助力36家企业列入天津市运输通行白名单,开展12个高速卡口、服务区免费核酸检测工作。...
先进制造业支撑有力。落实制造业立市战略,多措并举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生物医药、汽车、航空航天等6条产业链实现产值912.5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91.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30%,制造业投资增速名列全市前茅。...
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高质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总投资5亿元的中国建材集团“绿色数智双碳创新中心”、总投资3亿元的中海油天津院创新研究中心、总投资1.4亿元的中国船舶集团全系统第三方检测中心等央企龙头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一批来自北京市、河北省的优质国企民企成功落地,京冀地区引资到位额达到17亿元。...
预计,全年新注册京冀企业(项目)600个左右,增长8.3%,注册资金约38亿元;其中北京企业(项目)125个,增长19%,注册资金约18亿元。引进中电(天津)智慧城市、中北电(天津)节能等一批央企骨干企业。新增北京单位在津落地重大项目总投资额30亿元左右。与中核汇能签订屋顶光伏项目合作协议,投资额预计29.1亿元。...
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5.8%,排名中心城区第一。成立全市首家数字经济发展办公室,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统筹谋划。高标准建设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实现一期上线运行,达成意向合作算力120p。开发“海河·谛听”大模型,应用于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领域。出台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条措施。成立天津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产业联盟。华为生态圈持续扩大,吸引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航天宏图、主板上市企业华胜天成等22家生态伙伴落户,总投资12.52亿元。...
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如期完成场馆建设、生态修复和城乡环境提升等46项工程,高标准建成国际一流奥运场馆群,场馆全部达到绿色三星级建筑标准,“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由蓝图变现实。构建“三处十二组一团队”指挥体系,有效调动区外各方和全区上下力量,坚持全区保外围、外围保核心,内外一体统筹、“双环”管理,历经51天紧张有序的工作,有力服务了86个国家和地区的626名冬奥运动员、37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名冬残奥运动员有序训练、顺利参赛,有效保障了政治安全、赛事安...
着眼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努力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水平建设怀柔实验室。全面加强设施和能力建设,系统提升国家主场外交和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水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国文化中心示范支撑作用充分发挥,中国影都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以产业强区建设为统领,紧抓产业政策升级、园区管理提效,全力克服疫情冲击和新冠疫苗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300家、逆势增长12%,工业总产值强势保持在千亿以上,获评工信部“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科技“硬核”实力显著增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同比增长180%,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39家,增幅创历史最高,全球顶尖爆震发动机“清航-大兴号”等30个重点科研项目成功实现转化落地,科技创新呈现出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崭新态势。...
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发展生机勃勃,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奠基开工,昔日“北四村”正蝶变为医药健康产业“核爆点”。万泰鼻喷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广谱抗新冠药开展临床试验,新冠抗原自测试剂生产企业占全市一半,为抗疫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大分子药、细胞与基因治疗等中试平台投入运行,首款国产多焦人工晶状体上市,特效创新药“可善挺”实现本土化生产,知名科学家创办的医药企业达到68家。...
组建投资专班,加快决策审批,推动温榆河公园顺义二期等88个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储备重点项目600余个,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着力扩大消费供给,推动锦荟港等商业设施开业运营,引进全国及北京首店10家,组织汽车消费季等活动180余场,扎实推进“双枢纽”国际消费桥头堡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注册资金3000万元及以上项目350个、注册资金达640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36万家、同比增长7.7%。完成区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企业发展更加聚焦主责主业。...
与首钢集团开展5次高层对接,研究解决57项重点难点问题,移交29项市政公共设施,实现厂区、园区向社区、街区转变,我区第四次获得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表彰。围绕文化复兴,制定首钢工业遗存保护名录和石景山古建群保护修缮方案,打造三高炉等保护利用典范。...
做好用工、物流等生产要素保障,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制定实施“白名单”企业闭环管理工作指引,成功推荐122家企业进入重点保供工业企业“白名单”,为46家企业办理运输转运证3593张。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及时出台实施支持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相关政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复工,总产值预计2719.8亿元。...
紧扣“两轴一城一环”城市空间格局,实现81个街区控规综合实施方案全覆盖。加强重点区域空间管控和综合整治,北极阁路实现全线通车,东华门、建国门地区区属简易楼全部完成腾退,长安街沿线纵深一公里环境秩序持续改善。以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整体保护,推进钟鼓楼周边、三眼井地区恢复性修建,完成北京自动化仪表二厂和天坛医院旧址一期拆除,实施万宁桥周边、前门大街、钟鼓楼周边环境整治,中轴线绿色空间景观提升工程顺利完工,鼓楼沉浸式展陈“时间的故事”对外开放,冬奥前“点亮中轴线”全线亮灯,永定门北望中轴线景观视廊全线贯通,壮美中...
坚持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机遇,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引进华贸工经、国家能投集团等北京项目69个。协和天津医院一期基本竣工、二期启动建设,成功争取京津冀中央财政预算资金2.85亿元。积极对接服务雄安新区,超40亿元装配式建筑产品应用新区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津静市域(郊)铁路首开段进展顺利,唐官屯铁路专用线项目正式开工。京津冀异地就医门诊联网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达39家,与411家区外医疗机构实现33项检验结果互认。社会事业、生态保护和疫情防控等各领域协同积极推进,...
依托南港绿色化工新材料基地等承接平台,积极开展精准错位承接,全年引进北京重大项目62个、协议投资额620.4亿元,央企新设机构123个、注册资金715.7亿元。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引进北京项目835个,协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重点领域协同持续深化。加速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津石高速(新区段)、塘承高速(新区段)通车,津歧公路拓宽改造一期工程完工,天津港集疏运货运专用通道(兴港高速)加快建设,津潍高铁(天津段)、京滨城际(南段)开工建设。...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实施,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实现“双进”,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实现“双退”。呼伦湖流域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迈上新台阶,水域面积保持在合理区间,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居全区首位,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全部达标,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金属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深入推行,建成绿色矿山32家、绿色工厂6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通过国家验收,被命名为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根河市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高标准农田由29.57万亩增加到40.27万亩,粮食产量实现4连丰,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6%,建成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1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三品一标”累计认证60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达到5个,荣获“中国固阳•正北黄芪之乡”称号、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地区。...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面开启,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3:53:29.7,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粮食、畜牧生产连丰连稳,黄花滩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成投用,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七成,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两品一标”认证产品增至49个。稀土脱硝催化剂等一批工业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并网新增127万千瓦、全市第一。套马沟农庄等一批新景区建成运营,a级旅游景区增至6家,我旗成为首批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4.6:52.5:42.9优化为3.1:46.2:50.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7.8个百分点。工业稳步发展。工业园区获批自治区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区核心区,四年累计投入3.9亿元,实施基础配套工程45项,清理转型“僵尸企业”15家,引进落地浦景聚乙醇酸、光威碳纤维、稀土金属基地等重点项目37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95亿元,连续两年承办自治区及包头市重点项目观摩会,成功打造自治区一类园区。服...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抓手,累计引进投资1568亿元,落地建成项目183个,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由弱到强,建成自治区最大的光伏单晶生产基地。园区先后荣获“国家绿色园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3项国家级荣誉,我区连续三年进入全国工业百强区行列。成功引进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全国股份制银行,累计入驻金融保险类机构56家,成为自治区金融机构种类最为齐全的旗县区。...
全区常住人口[2]为78768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726838人相比,增加60843人,增长8.37%,年平均增长率为 0.81%,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3.50%下降2.69个百分点。...
质钢、特种钢比重提高到9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0%,稀土原材料就地加工转化率提高到近8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翻番,全球首个5g无人驾驶矿用车应用落地,北重集团上榜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获评国家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自治区军民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
改造小街巷135条、新建道路9条,配合完成昭乌达路、金盛快速路、地铁一、二号线等市级重大工程。投入6.5亿元改造老旧小区124个。围绕民生热点,建设青城驿站427座、便民市场10个,既有建筑加装电梯52部,施划停车位6万多个。建设公园游园25个、绿道20公里,占地17公顷的小草公园即将开放,城区绿地覆盖率达到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