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定不移强化创新引领,着力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发展新产业、催生新动能、形成新优势,保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全省领先位次,打造京津冀区域创新高地。

  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领跑者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总数分别达到300家以上、1100家以上。全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总数达到85个以上。围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通信导航一体化技术、智能电气装备、现代食品制造共性关键技术等开展集中攻关,争取1—2项重大突破,实现企业创新主体数量与质量双提升、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双突破。

  加快要素资源汇聚。持续完善人才绿卡、人才住房、高层次人才奖励等政策体系,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年内引进本科及以上人才不少于5000名,市级以上创新团队、领军人物数量达到31个,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后补助等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发挥财政科技投入带动社会创新投入的乘数效应,以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增长10%,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实现更高增长,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深化与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等高校对接合作,积极争取产业研究院、技术研发中心、共建实验室落户,年内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15家,孵化器达到6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充分发挥河北省军民融合“五大中心”作用,打造服务河北、辐射京津的“技术成果交易转化 专业化服务支撑”新型公共平台。积极融入京津冀技术市场一体化建设,发挥中关村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强与中科院、中关村合作,拓展“京津研发、鹿泉转化”协同创新联动机制,打造全市乃至全省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的样板平台。鼓励龙头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争取主导产业发展相关大科学装置落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市、区)。

  (二)坚定不移加快产业升级,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巩固延伸优势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业,深化与中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网络通信研究院对接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等优势产业链,实施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力争全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100亿元。绿色食品业,加大对君乐宝、洛杉奇等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巩固竞争优势,推进中鸿记总部、渝香辣婆婆等项目加快建设,进一步壮大集群规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智能制造业,在巩固延伸智能电网优势产业链基础上,积极拓展应急装备、医疗器械、环保设备等新产业链条,规上智能制造企业达到85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抢抓石家庄市被工信部列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机遇,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推进传统制造产业加快数字化改造,谋划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8个以上,技改投资额增长12%以上,力争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小巨人”企业1家。加快推进低效用地企业改造提升,按照每两年亩均税收上一个台阶的要求,确保2024年底完成第一个两年目标任务。鼓励区内现有建材企业积极实施绿色转型,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

  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抢抓全省集中力量打造空天信息产业和卫星互联网两大重要支柱产业机遇,积极对接中国星网集团等头部企业谋划合作,加快空天信息产业园建设,打造集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依托中国电子云可用算力,大力招引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落户,提早谋划二三期算力扩容,打造全省ai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加大对机器人、新能源、量子信息、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布局力度,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拓展,催生新质生产力。

  丰富拓展服务产业。持续改造提升现有景区景点,加快“小三亚”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在增功能、提品质、优服务上不断用力,积极争创更多a级景区。主动融入全市旅游资源整合大局,打造全域旅游品牌,逐步推进旅游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积极争创河北旅游名县。做好“体育 旅游”融合文章,举办马拉松、篮球赛等各类体育赛事活动60场以上,吸引10万以上人次参赛,引领“为一项运动、赴一座城”新时尚。借鉴“淄博”“哈尔滨”成功“破圈”经验,创新旅游宣传方式,全链条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品质,提升鹿泉旅游知名度,打造“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重要目的地,全年接待游客2100万人次以上。

  (三)坚定不移扩大有效需求,着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新支撑。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深挖消费潜力。合理引导房地产市场预期,提振全区房地产市场信心,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促销惠民活动,进一步巩固大宗消费。大力扶持线下餐饮、娱乐等接触式消费恢复提升,加快打造一批夜间经济集聚区、国潮时尚集聚地,引进更多品牌旗舰店、特色文创店、连锁便利店,做强小店经济、首店经济、首发经济,新增限额以上贸易企业8家,进一步提升传统消费。持续改造提升现有特色商业街区,完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年度建设任务,进一步优化消费载体。

  夯实项目支撑。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谋划实施重点项目300个以上,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50个。深入开展“协议转化年”“项目攻坚年”活动,用好项目“四包一”、红黑榜、集中观摩、述评会等有效措施,浓厚“五分钟办事”氛围,营造“以项目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力争数字技术产业园、软件产业园等150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年度完成投资不少于150亿元。充分利用中央增发超长期国债等重大机遇,围绕基础设施短板做好项目储备,力争全年争取债券资金不少于15亿元,为全区项目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网站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1043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