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市经济多元发展。持续培育特色商业步行街,做强“夜经济”品牌,办好购物节、美食节等活动,为群众创造更多消费场景和消费产品。实施“消费品牌”提升行动,培育国货潮品等消费热点,年内引进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10家以上。积极挖掘辖区文旅资源,推动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和平东路片区,谋划布局音乐活动、音乐产业,切实把人气、烟火气转化为消费增长的不竭动力。

  (四)聚焦深化改革、效能提升,以勇争一流的奋进姿态,筑牢经济发展硬核支撑。坚持以思想解放破解发展瓶颈、优化发展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政企沟通“零距离”。坚持把市场主体需求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健全完善领导包联责任制,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提升政企交流和入企帮扶工作质量,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诚意,倡导企业“有意见随时提、有想法尽管讲、有不满大胆说”。拓展网格化服务触角,做到日常服务全覆盖。健全常态化沟通机制,真正让企业省心、给企业助力、为企业护航,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

  政策落实“零障碍”。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健全市场主体登记、迁移、注销等各项制度,完善告知承诺制、容缺审批和“不见面审批”等工作流程,最大限度便企利民。利用大数据精准画像、政策找人,全流程、递进式、多轮次的持续推送和点对点精准落实。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按照各阶段建立问题清单,针对性提供帮助,真正让“服务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跟进政策落实情况,及时了解掌握企业诉求、心理预期和市场变化,不断提高政策针对性和帮扶精准性。

  解决问题“零停滞”。坚持把高质高效“解决问题”作为第一标准,对症下药、靶向施策,做到“企业有需要、马上到,企业有期盼、马上办”。健全督促交办机制,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确保高效快速解决到位。持续壮大营商环境监督员队伍,健全完善真实管用的评价机制,让企业“当考官、判卷子、评分数”。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在日常经营、企业信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一视同仁,切实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五)聚焦破立并举、建管提质,以砥砺开拓的坚定决心,打造宜居宜业魅力城区。坚持把科学化、精细化理念贯穿始终,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艺术品精雕细琢,让精致城市、宜居乡村交相辉映。

  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全力做好服务保障,确保太平河片区住宅项目、美术馆、音乐馆,和平东路片区华药遗址公园等项目早见成效、早出形象。稳步推进3个城中村改造,加快6个拆后5年以上未交付安置房项目建设,确保尽早回迁入住。高标准完成46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行绿色节能建筑,持续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西兆通再生水厂6月底前建成投用,垃圾压缩转运站年内主体完工。推进污水处理厂、南村地表水厂建设,力争尽早投入使用。完成20条城建计划支路建设,加强区管道路日常维护,因地制宜开展照明设施改造提升,不断改善群众出行环境。新增公共停车位1000个以上,谋划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场站,持续缓解停车难、充电难问题。积极谋划南村22万伏变电站项目,国服电站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持续开展市容市貌整治,深度治理占道经营、工程围挡、非机动车停放等城市管理“顽瘴痼疾”。动态开展私搭乱建、违章建筑巡查整治,强化违法用地动态排查,维护良好的城市建设秩序。推动“水洗机扫”扩面提质,加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日常保洁力度。规范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年内建成小区智能投放设施35套。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严格规范物业管理,不断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提升行政执法能力。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强化耕地保护,筑牢网格化监管体系,确保粮食安全。做大做强特色种植业,大力发展以采摘、休闲、农事体验为主题的都市农业项目。持续规范“三资”[13]管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文明乡风。继续做好保定易县区域性结对帮扶,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六)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动真碰硬的勇气锐气,擦亮绿色发展生态底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污染防治和生产生活,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科学精准治污。全面强化扬尘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垃圾、秸秆禁烧,保持散煤和“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加大涉vocs企业治理力度,提升夏秋季臭氧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水平。大力开展企业环保绩效晋升行动,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减排措施,真正让自主减排、主动降污成为企业的行动自觉。优化第三方专业服务,持续提升大气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强化污染天气应对,确保大气质量持续向好。坚持常态执法、专项执法、联合执法并举,依法依规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坚持水土综合治理。压实各级河长责任,做好河渠日常管护,常态化开展河道“清四乱”[14]行动,确保出境水质稳定达标。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依法有序关停自备井,稳步推进地下水采补平衡。加强已关停自备井日常监管,坚决防止停而复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严格土壤污染源头管控。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碳排放统计监测制度,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扎实推进林长制,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适时开展绿化补植,加强日常管护,年内争创省市级园林单位(小区)2个以上。大力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加快新能源车辆推广使用,积极创建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倡导健康环保生活方式,让绿色低碳成为全社会的行动自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网站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1042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