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深化文旅融合,展现更有内涵的全景栾川。按照县委文旅融合“361”工作举措,着力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0亿元,分别增长6.6%、8%。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统筹城市、乡村、景区、景点一体化发展,深化旅游与文化、农业、交通、体育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房车露营、高端康养、亲子体验等休闲旅游新项目,积极打造剧本杀、夜游娱乐、主题演艺等沉浸式文旅项目,不断丰富全域旅游内涵。打造核心旅游产品。突出抓好老君山景区提升和大环境整治、竹海野生动物园原始森林开发、重渡沟旅游度假区提质扩容、天河大峡谷康养旅游综合体、伏牛山滑雪场山地体育运动训练基地、鸡冠洞综合开发等核心景区提质增效工程,进一步提高栾川旅游市场竞争力。提升乡村旅游水平。围绕乡村主题形象和市场定位,与清华文创院合作,积极引入乡村文创特派员;与浙江趣村游集团合作,引进乡村运营新理念;与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组委会合作,推动非遗点亮乡村;通过示范带动,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完善乡村旅游内容,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采取招商引资、整合资金、联盟带动等方式,建设更多高端化精品民宿和民宿集群。结合豫西民俗、非遗传承、红色文化,打造更多文旅文创产品,切实发挥栾川在伏牛山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精准旅游营销。坚持颠覆式创意,突出沉浸式旅游目的地整体推介,综合运用新媒体矩阵,精准谋划“政府搭台、景区唱戏、多方参与”的旅游营销新模式;加强与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合作,策划举办露营节、电竞节、音乐节等年轻化赛事活动,制造更多吸睛点,全方位叫响“奇境栾川·自然不同”品牌,持续扩大栾川旅游市场覆盖面。优化旅游服务环境。开展a级景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推广旅游服务标准化,提高游客出游便捷度、满意度、舒适度。以“中国·伏牛公路”建设为核心,加快打造“石庙—陶湾”“重渡沟—秋扒—潭头”南北旅游环线,增强服务设施供给,推动从“旅游公路”到“公路旅游”的蝶变,做到“点上有精品、线上有风景、面上有形象”。

  (六)统筹城乡一体,建设更有品位的新型城市。落实市委城市提质“351”工作举措和县委“115”工作部署,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着力打造慢生活高品质旅居城市。加强规划引领。统筹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加快编制城东、城西片区城乡一体融合规划,明晰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实现以规划定业态、定项目、定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以城市有机更新为核心,选准城市建设“小切口”,撬动更多“大变化”,不断增强市民游客体验感、幸福感。强化市场运作理念,尽快启动城市重点片区连片开发征迁改造;围绕服务要素完善,新建、改建公厕12座,有序推动中心城区15分钟生活圈建设,尽快启动全民健身体育公园建设,全年新建、提升社区体育公园30个;坚持生态优先治理,突出水景人城相融合,谋划实施伊河水系西延工程;围绕环境整治和功能完善,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加快推进专业市场外迁和城东客运中心项目建设,有序疏解和优化核心城区功能,通过“拆违建、腾空间、建游园”,扮靓城市颜值。持续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扎实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打造整洁、优美、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畅通交通枢纽。加快栾卢高速建设,力争年底前具备通车条件;加快实施白土至洛宁崇阳、白土至卢氏范里、合峪柳坪至嵩县木植街、庙子咸池至嵩县白云山等4条外联道路,推动g344白土街至皮皮岭段改建工程、g311鸾州大道提升改造项目进度,打造以高速公路为主导、国省道公路为支撑的豫西南交通枢纽中心。以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抓手,加强县城、镇村之间交通覆盖连接,有序实施乡村公路提档升级,不断提高农村交通通达深度。建设美丽乡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与“十个一”建设相结合,坚持“微改造、精提升”,持续改善乡村面貌。全年改厕260户、改厨2000户、改卫1000户,农村垃圾、农村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8%、91%以上,完成71个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个一”建设。

  (七)坚持绿色发展,构筑更加牢固的生态屏障。持续巩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成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底线,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发展循环经济;持续开展涉气工业企业提标治理、散煤和“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大力推广县城区出租车、环卫车等车辆新能源替代,常态化做好扬尘管控工作,确保pm10、pm2.5、优良天数“两降一升”,继续保持环境空气质量二级达标。积极探索开展碳汇交易,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财富。推进治水兴水。持续强化污染源管控、排污口动态清零,加快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治理、县城水系蓄水倒灌问题整治、县城区雨污分流管网二期工程、县城周边沟岔污水管网漏点整治等重点水污染防治工程;以“河长制”为统领,深入开展“清河行动”和“清四乱”专项整治,加快推进5座中小型水库建设,确保56条小流域“两清一护”综合治理5月底前全部完成。推进生态系统修复。扎实开展矿山、排渣场、废弃工矿区等治理提升行动,完成百炉沟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加快推进原庙子化工厂污染地块治理、石宝沟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等工程。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6.4万亩,村庄绿化71个,廊道绿化350亩,生态修复800亩,争创“国家级森林城市”。积极申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保障南水北调用水安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2022-05-05/307.html

收藏此文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