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市政府班子依法履职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在省、长春市和德惠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争取更大更好的成绩。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升级,积蓄经济发展新动能。以项目建设为引领,强化项目建设全程包保服务,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特色园区发展。细化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长春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战略合作,全力推进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做大做强循环经济。全力推动总投资9亿元的长春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二期)、总投资7亿元的吉林艺达装配式建筑材料生产、总投资3.5亿元的餐厨(厨余)垃圾处理、总投资3亿元的鑫冶报废机动车拆解等新建项目开工建设。确保总投资4.5亿元的汉华汽车零部件(二期)、总投资3.2亿元的鑫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等续建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加力产业项目引进。坚持平台招商、产业招商,聚焦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等行业头部企业,精准对接,重点突破,着力引进一批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产业项目。围绕加快建设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开发区上项目,力促大唐长春二热电异地新建、风帆蓄电池生产等项目落地。围绕清洁能源产业上项目,紧盯已签约的中车建投风力资源开发项目,力争早落位、早建设。围绕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上项目,专班推动新希望20万吨反刍饲料生产项目落地开工。确保全年引进内资13.4亿元,引进外资1680万美元。加紧重大项目建设。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行动,逐级压实项目建设全程包保责任,确保项目建设、投产、入统零障碍。包保推动总投资3亿元的好兄弟eps阻燃聚苯板生产、总投资1.4亿元的楷承建筑铁艺制造、总投资1.25亿元的恒晟玻璃加工等新建项目如期开工,全力保障鸿岩筑路材料、凯源一般固废综合利用等续建项目快速建设,确保长春市城市lng应急调峰储配站、才府年产12万吨高档轻量化玻璃包装容器等产业项目年内投产。全年开复工超500万元项目100个以上,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6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确保投资增速不低于长春市平均水平。滚动谋划重大项目60个以上,全力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补齐短板弱项,提升区域竞争力。加速“双停”企业盘活。深化助企行动,细化包保服务,外引内联、靶向施药,力推“双停”企业重整旗鼓、重燃生机。全力支持德大公司重启植物油厂、稻米加工厂,推动德惠大曲酒厂恢复生产,确保德大粮库年内投产;力促泉德纸业破产重组成功;助力吉林城投与大合生物合作,力争年内恢复生产。
(二)聚焦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新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守好稳住农业基本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313万亩以上,完成保护性耕作150万亩,集成推广应用重大增粮技术300万亩,确保正常年景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亿斤阶段性水平。稳步推进饮马河重点段治理工程和伊通河重点段补充工程建设,增强抗灾减灾能力。接续实施“秸秆变肉”工程,推进千头规模以上养牛场项目建设,确保肉牛发展到12万头。统筹全市土地资源,保障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全力支持德大、德翔、阔源、吉星、佳龙等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发展,创建国家级肉鸡现代农业产业园,扎实推进生猪省级产业园建设,力争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76亿元。深入开展农村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开展规模经营示范创建,推广土地全程托管、代耕代种、土地入股等经营模式。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完成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完成年度清产核资清查任务,全面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力争新增农民合作社50户、家庭农场800户。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提升农业综合执法水平。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打通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提升资源利用质效。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做实脱贫攻坚后评估各项工作,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强化常态化监测、全覆盖排查、针对性帮扶等工作,确保问题隐患及时发现、动态清零。突出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高标准完成“千村示范”创建工作,打造4个示范乡镇、新创建26个示范村。扎实开展第三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行动,高标准完成长春市“2021—2022大规模国土绿化活动”工作任务。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行动,落实“三清一改一建”村庄清洁任务,完成村屯绿化面积39公顷,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建设村净、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
(三)聚焦城乡建设,构建平衡发展新格局。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不断提高城乡承载功能,提升形象品质。高起点编制全域规划。落实市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各项指标,完成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乡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保障我市发展战略有效实施。高标准推进城乡建设。统筹东西城区开发和改造,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新开发楼房40万平方米,启动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新建安置房建设项目,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着力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实施31条街路亮化改造提升工程,消灭主城区“黑街路”;完成昌盛步行街改造,启动松柏路维修改造工程和高铁立交桥、铁路天桥维修加固工程,新建惠风路(新华街—光明街),不断提升市区道路通达能力。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启动实施县道德前公路(太兴村—新建村)改造工程,力争建设通屯硬化路60公里。高水平加强城市管理。加快“数字德惠”建设,完善“雪亮工程 ”项目功能,拓展应用场景,实现政务服务智能化、社会治理精准化。稳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强力整治城市乱象,依法治理城市私搭乱建、小广告、随意停车等不文明行为。持续加强城市绿化美化,见缝插绿、增植补绿,完成新建街路的增绿、添花,精心打造特色公园和街路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