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必须主动肩负“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职责使命,勇拓率先突破之路。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聚焦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发展效益,优化经济结构,释放发展优势,在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中找准位置,在落实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扛起担当。
今后五年,必须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难得发展优势,善谋率先突破之策。抢抓“其时已至”的时代机遇,用足“一带一路”建设、内需外需转换、东北振兴等系列利好政策,增强振兴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把握“其势正起”的重要节点,努力把区位、资源、产业、科教、生态、文化等优势转化为胜势,增强振兴发展的底气和定力。浓厚“其兴可待”的良好氛围,把“关注度”变成“参与度”,把“朋友圈”变成“合作圈”,增强振兴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今后五年,必须系统打好战略、战术、战役“组合拳”,多行率先突破之举。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打造工业强市、农业强市、生态强市和区域创新中心、区域消费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加快国际汽车城、现代农业城、“双碳”示范城、科技创新城、新兴消费城、文化创意城“六城联动”,精准施策落实“十大工程”。要抓实政策体系促“六城”,抓实重大项目立“六城”,抓实人才汇集兴“六城”,抓实要素配置强“六城”,抓实发展环境优“六城”。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要找准率先突破发力点,落实目标、落细举措、落地载体。
——强规划,让布局更科学。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为引领,以“六城”为支点,进一步优化开发区、城区、县域错位发展格局,完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城市功能布局,加快打造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0%以上的特大型现代化城市。
——调结构,让产业更兴旺。着力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市粮食产量达到270亿斤,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服务业占比超过5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育动能,让创新更活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国内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和“双创”示范地。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00件,大学生每年留长10万人以上,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前列。
——增底蕴,让文化更繁荣。弘扬汽车、电影、冰雪、森林、雕塑等特色地域文化,提升消夏、冰雪旅游和影视文化品牌国际影响力,建设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弘扬城市精神,提升文明素养,让长春成为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投资者赞誉的文化品质之城。
——优环境,让城乡更宜居。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90%以上,让长春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加快城市更新,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城乡在规划布局、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惠民生,让人民更幸福。瞄准共同富裕目标,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增收、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住房保障、交通出行等民生问题。统筹发展与安全,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长春。
三、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抓“六稳”促“六保”,紧盯“两确保一率先”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全面落实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六城联动”为载体培育新动能,以“工作专班”为抓手开创新局面。
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达到250亿斤,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下,cpi涨幅3%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3.4%。
(一)抓投资上项目,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上取得新进展。用好用足国家各类政策,围绕“六城联动”打好项目生成、落位、建设“组合拳”,全力稳定经济大盘。抓牢有效投资。推动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抢抓国家专项债提前发行机遇,谋划落实一批燃气、供水、排污等城市更新项目。围绕“六新产业”和“四新设施”,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000个以上。主攻重点项目。明确各属地主业,优化项目布局,加快1328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奥迪新能源、比亚迪动力电池等390个工业项目,华为吉林区域总部、万达国际影都等210个现代服务业项目,轨道三期、机场三期等312个基础设施项目,形成更多实物量。继续推进与省内各市(州)项目合作,谋划新项目60个以上。强化组织推进。落实领导包保、项目秘书等机制,围绕招商落地、前期审批、开工入统、竣工验收、投产开业,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抓好冬季不停工和春、秋季集中开工,开展全市项目大巡检,实行“赛马”机制,确保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超过1000个。实施精准招商。各级领导带头,配强专班队伍,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围绕产业链条,务实调整政策,发挥各类开发区、园区以及头部企业、商会协会等作用,紧盯世界500强、央企和上市公司,引入一批重大项目、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和首店经济,力争引进落位重大项目300个以上,引资额超过1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