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实施重大项目区级领导包保推进,全年开复工项目35个,16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实施技改项目4个,嫁接改造企业6户,盘活闲置土地195.8亩。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创造了5个“全国第一”,首批建成机柜352个,成为全省第三个上线运行的大数据中心。配套5.5兆瓦光伏项目年内并网发电,国内首创综合智慧能源为数据中心提供绿色动力。华瑞墙材粉煤灰加气砖项目正式投产,循环经济引领绿色发展。组建项目谋划专班,包装储备项目54个。总投资80亿元的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纳入辽宁省“十四五”重点能源示范项目,成为国家级大型风光基地之一。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国资国企、供销社等重点领域改革多点突破。“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有效承接市级下放行政职权852项。落实“项目管家”“驻企联络员”等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200余件。积极建设政务服务中心和服务驿站,建成“1 5 16”的区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一网一门一次一窗”改革,879项政务事项全程网办,120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153项政务事项一窗受理,营商环境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二)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速推进

  农业实现提质增效。粮食播种面积达18.22万亩,总产量突破2亿斤。年产畜禽肉类1.8万吨,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新增高标准农田1.63万亩,流转土地5.2万亩。新增农业经营主体9个,长盛源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大棚房问题整治“回头看”,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守牢耕地红线。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各类涉农补贴2914万元。

  工业企业平稳运行。克服煤炭、钢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及诸多负面因素影响,全区20户规上企业预计实现总产值32.5亿元,同比增长3.2%。金正大、凯诚锻造等重点企业运行良好。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15个新建和储备项目纳入市级“老原新”项目库。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正昊达门窗、傲时木业成功申报省级雏鹰企业,清电检修、铭鹏起重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辽宁丰迪、金锋干燥等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户。扶持企业发展壮大,久久木业、纵横铁路等4户企业实现“小升规”,新大地复合肥成功晋升“小巨人”企业。

  服务业稳步发展。全域旅游加速推进,大清河湿地公园获评2a级景区。围绕石人沟-柴家岭段明长城遗址,申报国家明长城公园文旅融合项目4个。第三届音乐啤酒美食节等文旅活动相继推出。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家。年内开复工房地产项目5个,商品房销售7.24万平方米。电子商务、直播带货、夜经济等新业态持续发展,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三)积极打造宜居城市,城乡建设成效显著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启动建区以来规模最大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计划投资1.65亿元,覆盖17个片区,改造面积33.59万平方米,惠及居民4634户。清开路美化绿化工程、富民街北延伸道路工程顺利竣工,净水厂正式供水运行。积极实施路长制,稳妥完成露天市场、夜市搬迁。扎实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实施交通秩序、公共环境卫生等专项整治,市容市貌整洁有序。

  乡村振兴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个不摘”要求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投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850余万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前马村、前杨木村、广东山村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村,石家堡子、后杨木、西老谷峪等6个村获评省级绿化村。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改工作圆满完成。九社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四)强力推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污染防治成效明显。深入开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11件信访件在区级领导包保下全部高效办结。强化水源地保护,实施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小开荒”清退还林750亩。硬化大墓专项治理高质量完成。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治理,秸秆全面禁烧,全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全市排名第一。

  生态建设取得进步。制定区直单位生态环保责任制清单,压紧压实生态环保责任。严格开展“两高”项目排查治理,切实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有序实施国土绿化三年行动,积极推进“林长制”,荒山荒地造林1500亩。严格落实“河长制”,全域河流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五)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疫情防控平稳有序。建立“平急一体化”应急指挥体系和处置机制,实行扁平化管理,工作组专班化运行,响应迅速及时。全面压实“四方责任”,坚持条块结合,各项防控举措落实落细,防控能力不断提升,构筑了“外防输入”严密防线。新冠疫苗应接尽接,筑牢了免疫屏障。

  民生得到有效改善。投入2.18亿元启动7件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力度空前。其中核酸检测实验室改扩建工程等4件民生实事已按时办结,3件跨年实事工程有序推进。强化社会保障,城镇新增就业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2.51%,好于市定3%指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1.35亿元,城乡低保金1945.75万元,残病军人抚恤金、优抚对象生活补助449.8万元。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保煤供暖,确保全区百姓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新高考首考顺利完成,清河高中高考再创佳绩,文理科600分以上达15人,其中13人被985、211全国重点大学录取。教育“双减”初见成效,清理校外非法培训机构21家。创新基层医疗服务模式,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60%以上。启动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20项年度提升任务按时完成。人民武装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荣获全市模范称号。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围绕建党100周年主题,举办6场大型群众性文艺演出,清河区群众体育工作获评全国先进殊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259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