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提升发展能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开办企业时限全市最短,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实现“1020”[14]、投资项目联合竣工验收实现“1015”[15],打造5g时代企民诉求“二合一”智能平台,推动市场主体数量实现倍增,让“高效率”“讲诚信”“不求人”成为大东营商鲜明特色。深化园区体制改革,把汽车城打造成为全省唯一汽车产业特色的国家级园区,集团公司资产规模突破50亿元。扩大开放合作,进出口总额突破500亿元。
四是完善城市功能品质,展现现代城区风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三生”融合[16]发展,高标准完善空间规划,高水平做好城市设计,高品位建设汽车城、北大营、东中街核心板块。加快二三环之间46平方公里中部地区发展,建成车路协同的汽车城智慧路网,推进东湖水系贯通和滨水景观提升,打造碧环绿廊的城市新客厅,让新经济在新风景中加快成长。循环推进二环内区域有机更新,全面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统筹推动新城快发展、老城展新韵,力争五年再现一个新大东。
五是努力顺应群众期待,共同建设幸福家园。持续打造“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大东、品质养老”民生品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尚品、辽二等教育集团打造成为全市优质教育品牌,实现集团化办学覆盖率100%。持续丰富数字应用场景,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提升民生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水平,让社会事业更优质、社会治理更高效、社会保障更全面、社会救助更精准,唱响幸福家园共同富裕的最美和声。
三、2022年工作建议
2022年是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及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班子要有新作为,我们要把2022年作为乘势而上开创发展新优势的大干之年,强化责任、干字当头,为把握时代机遇、赢得未来竞争夺得更大主动权。
2022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区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区打下坚实基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攻坚关键环节,巩固向上向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努力把握发展大势,以项目集聚、产业升级、环境优化全力推动经济稳健增长。强化重大项目牵引效应。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做好“老、原、新”三篇大文章、深入发展“五型经济”[18],围绕六大领域[19]“谋、立、推、建”[20],全年实现150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复工,150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加快华晨宝马产品升级项目涂装车间等5个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抓住汽车、现代服务业良好势头,大力扩链、补链、强链,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升汽车产业再迎新高。全力保障华晨宝马x5、新一代别克、雪佛兰cuv三个新车型量产上市,创酷四缸车型改款。推动宝马rimini项目落地。提高本地化配套率,支持希科泰等企业围绕三电系统等核心部件研发转化,推动德科斯米尔线束等18个重大项目投产运营,汽车创智城、联东u谷三期等创新载体投入使用。完善充电桩等新能源设施布局。促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深化审批服务改革,加快“一网通办”“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设立“办不成事”窗口[21],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持续压缩审批时限,推动“摘地即开工”“七日工作法”服务常态化,力争企业开办全过程实现“一日办结”。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深化第三方评价结果运用,打造民企诉求“二合一”平台,实现“一张网管诉求”。组建产业引导母基金,完善专项资金扶持政策体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动凌云等8宗约55公顷土地出让,实行金融担保、法律服务进园区,提高全要素供给能力。
(二)坚持创新引领,培育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体系。聚焦创新生态的关键环节持续发力,激发活力,加快动能培育和接续转换。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围绕“一区两园一中心”格局,加快沈大网联协同中心、科大讯飞加速中心、香江科创、拜澳国际生命产业综合体等创新载体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构筑全生命周期孵化体系,定期发布场景需求,常态化举办路演活动。紧盯企业、园区和创新研发平台的人才需求,在招引培育、服务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助推高企数量增长至150家。支持企业、高校、职业院校等创新主体“跨界”组建联合体,围绕“2 3 4 3”[22]主攻方向“揭榜挂帅”、加速突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深耕智能网联产业。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建设,高质量办好第二届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大会,实现智能网联大厦开工,加大5g基站建设力度,力争自动驾驶出租车等场景落地,再完成轩兴四路、汽车城等30公里智慧路网建设,搭建车路信息收集云控基础平台,促成rsu路侧单元[23]生产本地化,推动更多华为生态系统项目落地。丰富人工智能场景。以数字赋能助力高质量发展,打造城市智慧大脑,“一网统管”投入运行,推动“数字 ”应用从教育、医疗向社区、商业、交通等行业领域深入拓展,加快全域数据归集和治理数据互联互通,力争率先形成场景优势。推进华域等10个数字化车间、12个智能制造项目建设,鼓励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广应用科大讯飞图聆工业互联网平台。
(三)彰显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商旅融合发展“硬实力”。以“文”为魂、以“旅”为形、以“商”为体,深入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强化文化铸魂。打造特色群众性文体活动品牌,优化“2 1 10”书香大东服务体系,推动沈阳民族工业博物馆等6所博物馆建设升级,丰富“百馆工程”内涵。组建大东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修缮三皇庙等文物建筑,推动大东路创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东贸库历史建筑群,培育精神地标。鼓励立足大东文化开发文创产品、举办推广活动。加强政策引领。实施文商旅融合“六个一”策略[24],组建做实文旅集团,发行大东游玩消费券,建设“乐在大东”一体式平台,形成文化为商业导入流量、商业为文化丰富体验的线上数智圈。抓实项目载体。推动中粮大悦城e馆、斗南花卉、京东超级体验店、南华“赛博不夜城”等重量级项目,以及龙之梦城市文娱综合体8个主题场馆开业运营,重新启幕天润广场,丰富多彩生活体验,将东中街打造为青年友好型街区样板。建设轩兴四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满足多层次的消费升级新需求。